澎湖天后宮大事記
時間 |
重要事蹟 |
|
1604年 |
明萬曆卅二年 |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 |
1622年 |
天啟二年 |
荷蘭司令官雷爾生(cornelis Reyersen)抵澎,提及「小堂」(即媽祖宮)內有三人。船上水手上岸取水,曾折斷廟中一尊神像頭部,引致當地百姓控訢。 |
1624年 |
天啟四年 |
明兵直逼風櫃,雷爾生差通事及夷目至娘媽宮求和。 |
1629年 |
崇禎二年 |
荷蘭駐臺灣長官彼特曼(Putmans)來澎,發現西垵仔砲台已荒廢。曾接受媽祖宮廟祝招待。 |
1654年 |
永曆八年 |
荷蘭人利用娘媽宮當棧存放砂糖。 |
1664年 |
永曆十八年 |
荷蘭官員波特(Baithazar Bort)抵澎,其部下波利曼(Pooleman)大尉燒毀「小堂」。 |
1680年 |
永曆卅四年 |
鄭經等人由福建返臺途中,舟次澎湖,暫住娘媽宮。 |
1683年 |
康熙廿二年 |
1.明鄭劉國軒率軍至澎湖抵禦清軍,停駐娘媽宮。 |
1684年 |
康熙二十三年 |
禮部郎中雅虎奉旨詣廟致祭。 |
1723年 |
雍正元年 |
每月朔望會同協營各官,在媽姐宮公所恭設香案,宣講雍正皇帝的「聖諭廣訓」,先以官音宣講一遍,再用澎湖土音細為講說。 |
1726年 |
雍正四年 |
雍正皇帝御賜「神昭海表」匾。 |
1734年 |
雍正十二年 |
澎湖通判周于仁請示上級,要求本宮春秋祭祀費用均以公帑支應。 |
1739年 |
乾隆四年 |
1.奉文每歲三祭,用牛、豬、羊太牢之禮。 |
1750年 |
乾隆十五年 |
由何器主導重修。 |
1792年 |
乾隆五十七年 |
重修。 |
1818年 |
嘉慶廿三年 |
重修。 |
|
嘉慶年間 |
得嘉慶皇帝御賜十炷香殊榮。 |
1832年 |
道光十二年 |
興泉永道長官周凱來澎湖賑災,做〈贈媽姐宮住持轉文〉一詩。 |
1838年 |
道光十八年 |
設節孝祠。 |
1845年 |
道光廿五年 |
廟舍重修,劉元成、張白官各買店鋪、瓦屋以助香油資。 |
|
咸豐年間 |
奸民佔節孝祠,瓦丽秀才方景雲出面處理。 |
1879年 |
光緒五年 |
重修節孝祠 |
1884年 |
光緒十年 |
宮前照牆及廟旁店屋三十餘間被法師黃虔生、乩童許周泰等人損毀。 |
1885年 |
光緒十一年 |
重建。 |
1896年 |
日治明治廿九年 |
於本宮設立媽宮國(日)語傳習所。 |
1898年 |
明治卅一年 |
臺灣第三任總督乃本希典來澎,到設於本宮的國(日)語傳習所視察。 |
1899年 |
明治卅二年 |
臺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來澎,到設於本宮的國(日)語傳習所視察。 |
1900年 |
明治卅三年 |
十二月卅一日(臺灣踏查日誌)作者伊能嘉矩新蒞澎湖天后宮,也認為媽宮(即天后宮)是澎湖城內最古老的建築物,也是媽宮(馬公)地名的由來。 |
1901年 |
明治卅四年 |
一月十三日伊能嘉矩再訪本宮,查看宮外的「奉憲勒石永禁毀照牆及店屋碑」。 |
1919年 |
大正八年 |
重修,並在祭壇之下挖出「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此碑為臺澎地區第一古碑。 |
1922年 |
大正十一年 |
重修,規模空前宏偉。 |
1923年 |
大正十二年 |
日本太子(後來照和天皇)巡視臺澎地區,拜謁媽姐宮。 |
1924年 |
大正十三年 |
馬公要港部工作部員工,捐贈本宮鐘、鼓各一。 |
1930年 |
昭和五年 |
本宮節孝牌位遶境馬公城內外。 |
1931年 |
昭和六年 |
本宮徵歌、徵文以提倡節孝。 |
1932年 |
昭和七年 |
日本詩人久保天隨來澎謁媽祖等名勝,做《澎湖遊草》詩集。 |
1933年 |
昭和八年 |
十月三~五日霧峰林獻堂來澎,拜謁媽祖宮。 |
1937年 |
昭和十二年 |
馬公國民學校幼稚班曾在本宮上課。 |
1944年 |
昭和十九年 |
為躲避美軍軍機轟炸,馬公「旭國民學校」疏散學生到本宮清風閣內上課。 |
1955年 |
民國四十四年 |
1.影星周曼華拜謁媽祖宮,開拍「媽姐傳」。 |
1956年 |
民國四十五年 |
本宮與城隍廟、觀音亭三座公廟,交由馬公南甲海靈殿、東甲北極殿、北甲北辰宮三甲頭廟逐年輪流擔任管理。 |
1968年 |
民國五十七年 |
南甲海靈殿承辦本宮天上聖母遶境馬公市區活動。 |
1972年 |
民國六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
澎湖寺廟管理人集會,決定籌募經費整建本宮廟舍。 |
1972年 |
民國六十一年四月七日 |
本宮發現蔡廷蘭進士「功庇斯文」匾。 |
1972年 |
民國六十一年六月廿二日 |
成立重修天后宮籌備委員會,決勸募一千萬元經費。 |
1972年 |
民國六十一年六月廿九日 |
本宮重修籌備委員會舉行委員會議,通過有關組織,並選出主委及常務委員。 |
1972年 |
民國六十一年八月廿二日 |
本宮兩個明末清初的古花瓶遭竊。 |
1974年 |
民國六十三年四月二日 |
呂安德縣長主持三大公廟管理會議,並改選新任管理人員。 |
1976年 |
民國六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
上元夜媽祖顯聖,日光燈搖曳不停,旨在阻止拆除舊廟建新廟。 |
1976年 |
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十二日 |
本宮一尊媽祖神像於前年被偷,日前在臺東縣成功鎮查獲。 |
1977年 |
民國六十六年三月廿三日 |
本宮將重建,地方人士表態支持保存原來風貌。 |
1977年 |
民國六十六年四月五日 |
交通部觀光局要求澎湖縣府重建本宮時宜依原貌為原則。 |
1977年 |
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卅日 |
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林衡道主委來澎,察看本宮重建情形。 |
1977年 |
民國六十六年九月十五日 |
確定本宮重修以保持原貌為原則,工程經費將請省文獻會補助。 |
1978年 |
民國六十七年一月廿一日 |
本宮重建於廿二日舉行動土,依原式興建。 |
1978年 |
民國六十七年五月二日 |
本宮為臺灣重要古蹟之一,內政部指示不准拆除重建。 |
1978年 |
民國六十七年七月廿二日 |
澎湖縣古蹟重視,省府函復縣府天后宮不准改建,應妥為維護。 |
1979年 |
民國六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
交通部觀光局負責澎湖天后宮修建。 |
1979年 |
民國六十八年四月十九日 |
澎湖古蹟簡介《天后宮》出版 |
1979年 |
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十五日 |
本宮整修重在「補建復舊」,先將有瓦木卸下,再補新瓦,維持原有古老模樣。 |
1979年 |
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廿日 |
本宮後殿發現一塊匾額,並尋獲宮員出巡之涼傘二把。 |
1980年 |
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十九日 |
觀光局舉行天后宮修復計畫會議,縣及省有關單位將派人參加。 |
1980年 |
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十三日 |
整建維護天后宮,細部計畫送縣府,臺大夏鑄九教授規劃,以保存原有形貎為原則。 |
1980年 |
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十一日 |
謝有溫縣長指示,民政局雇請整修古廟專家至馬公整修天后宮。 |
1981年 |
民國七十年四月十九日 |
慶祝建宮三百九十年,本宮迎媽祖,三甲及城隍廟等參加遶境遊行。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十九日 |
本宮清風閣五家佔住戶,經縣府協商,決定近日遷出。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三月九日 |
本宮整建第一期工程第二次流標,礙於政府對於廠商資格限制嚴格,本縣廠商均無人問津。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十二日 |
中央里里民否認本宮後方之土堆是古蹟,認其影響交通,盼予剷平。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十四日 |
中央里里民再度提出陳情,列舉事實,否定廟後土堆為古蹟,盼能妥善處理,闢為綠地,美化天后宮周遭環境。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十九日 |
本宮為慶祝媽祖聖誕,於廟口放映數場電影。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廿七日 |
本宮古蹟保存範圍研商會議決定,宮前照壁維持現狀,廟後土堆開闢為道路,道路寛度問題有待研究解決。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五月十二日 |
就本宮後方土堆保留問題,省文獻會主委林衡道呼籲保護古蹟區的完整性。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五月廿九日 |
天后宮的景物被觀光局列為國寶,指示民政局應加強管理,以防破壞,經費應由政府全額補助。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六月一日 |
保留本宮後之土堆,中央里里長尤祖成建議政府准許開闢道路,於土丘後向西北方繞出。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四日 |
謝有溫縣長指示有關單位,本宮在未整修前應該指派專人管理維護,以防被竊毀損。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六月七日 |
本宮以特殊工程興工整修,不足經費文建會同意補助,宮前照壁及宮後土堆均應保存。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廿二日 |
本宮保留區明確劃分,包括施公祠、萬軍井及四孔井,中央街開闢道路計畫重新變更。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廿六日 |
內政部營建署召開天后宮古蹟區的維護研商會議,古蹟保存區未定案前居民不可破壞。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三日 |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石碑嵌於本宮後院清風閣東牆,由於維護不當,字跡已經磨損殆盡。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七月廿三日 |
中央里古蹟保護區整選,經決定分兩部份施工,古蹟包含天后宮,水仙宮等。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十月五日 |
本宮管理人納入改選範圍,與會三甲代表均同意,信徒大會組織依法廢除。 |
1982年 |
民國七十一年 |
佔住院內軍眷戶搬遷完畢,廟舍以「殘跡保存」方式重修。 |
1983年 |
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十三日 |
行政院文建會主委陳奇祿抵澎,勘查一級古蹟天后宮,並進行評鑑。 |
1983年 |
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卅日 |
臺灣省電影製廠新片「大輪迴」,於本宮前拍攝外景。 |
1983年 |
民國七十二年四月卅日 |
本宮前之廣場將鋪設鵝卵石,面積四十八平方公尺、寬十一公尺,以配合本宮古蹟景觀。 |
1983年 |
民國七十二五月十三日 |
本宮的修護工程,採殘跡保存原則,議價僅一家公司參加,超過縣府所提底價,予以保留。 |
1983年 |
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卅日 |
本宮媽祖神像於上午七時在管理人楊國夫及信徒膜拜下,出火移駕,行館暫設在觀音巷亭,待整修完成再迎請回宮。 |
1983年 |
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十日 |
1.本宮修護工程動土儀式於八月開工,明年十一月完成,縣長謝有溫主持上香及動土儀式,管理人楊國夫亦到場觀禮。 |
1983年 |
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十四日 |
中央里里民發函文建會主委陳奇祿,盼文建會能在本宮後之土堆開闢道路,廣場石塊路面改為石板路面。 |
1983年 |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六日 |
內政部公告認定本宮為國家一級古蹟。 |
1984年 |
民國七十三年一月十九日 |
本宮修復工程正積極進行中,清風閣屋頂全部翻修以紅瓦覆蓋。 |
1984年 |
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十六日 |
本宮屋頂拆除,未發現當初藍木先生所設計的原始圖樣。 |
1984年 |
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廿五日 |
1民政司司長居伯均抵澎勘察,國家一級古蹟天后宮整修工程,進度達五十八%。 |
1984年 |
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廿八日 |
明年本宫修復落成及媽祖壽誕,縣府將輔導三家公廟擴大舉辦民俗活動,楊國夫籲拆本宮東側違建民房。 |
1984年 |
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廿四日 |
本宫增水電工程部份,經與施工單位議價完成,由縣府報請審計部同意後施工,預定明年四月上旬竣工。 |
1984年 |
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七日 |
天后宫修建過於現代化,受外界非議,經縣府多次考證及仿古重建後,認為可提升國際觀光及歷史考證的價值。 |
1984年 |
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
謝有溫縣長在工作會報中指示本宫整建工程,於明年媽祖生日以前完工。 |
1985年 |
民國七十四年一月廿二日 |
本宮御路石雕圖案審查通過,文建會提出三原則,強調宣保存古拙的風貌,以特殊建材為主,不宜過於花巧。 |
1985年 |
民國七十四年一月廿八日 |
縣府向民眾公開徵求天后宮原始照片資料,俾修建落成時公開展示。 |
1985年 |
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廿三日 |
文建會主委陳奇禄抵澎參觀後對本宮之修復工程表示满意,同意縣府五月十日舉辦落成慶祝儀式,媽祖神像移駕供奉交寺廟管委會辦理。 |
1985年 |
民國七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
1.本宮歷經一年十個月修復,於十時卅分巷落成開放,由內政部長吳伯雄、文建會主任委員陳奇祿共同主持落成典禮,下午一時在觀音亭舉行媽祖神位起火儀式,二時卅分入火移奉本宮。 |
1985年 |
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十一日 |
接連兩天於本宮前舉行遶境迎媽祖,馬公有八所寺廟參加活動。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二月五日 |
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以來,本縣首開國內宗教寺廟處理案例。長期居住天后宮東廂房之洪姓家庭拒不搬遷,已被縣 府依規定移送法辦。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四月七日 |
本宮天上聖母將於本月十九日(農曆三月十一日起),分陸海兩路社本縣各沿海港口及寺廟出巡遶境,屆時將舉辦多項民俗活動。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十九~廿日 |
宮為慶祝修復週年紀念,首次舉辦海巡活動,遶境縣內各港口,為期兩天。媽祖座船是金春成號,首日在三十艘漁船護駕下邊境各處漁港,天上聖母所到之處漁民主動出海迎接,第二日並帶來一場甘霖,鄉間農友獲益匪淺。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廿六~廿七日 |
本宮天上聖母於廿六日起一連兩天展開陸上出巡遶境大典,在馬公市區各甲頭廟及公廟護駕下,八座神輿展開兩天市區各地出巡。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廿八日 |
本宮媽祖海上出巡活動,臺視隨隊錄影完畢,於廿八日「熱線追蹤」節目中播出。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五月一日 |
欣逢天上聖母壽誕,澎湖防衛部司令官毛夢漪親自上香致敬,獻贈「祐護黎民」匾額,晚間在本宮廣場有電影欣賞暨煙火施放。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四日 |
內政部營建司副司長簡太郎抵達澎湖探勘本宮現有建物結構安全情況,並對李重耀建築師提出清風閣樓台之疑點實地勘查。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 |
楊國夫先生擔任本宮第一屆主任委員。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八月廿二日 |
韋恩颱風侵襲澎湖,天后宫撥出一百萬元為「協助漁民重理舊業基金」,並致送受災死亡漁民家眷慰問金每月五千元。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
郵政總局發行民國七十五年版臺灣古蹟郵票一組四張,其中有澎湖天后宮郵票面額十元,共印一百五十萬張。 |
1986年 |
民國七十五年 |
廢止三座公廟輪管制,三甲廟各固定管理一廟,從此本宮由南甲海靈殿負責管理。 |
1987年 |
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十七~十八日 |
天上聖母第二次海域出巡,八時起駕,為期兩天,省議員林聯登、縣長歐堅壯等與民眾千餘人在碼頭向媽祖致敬,場面壯觀。 |
1987年 |
民國七十六年八月廿八日 |
本宮捐十萬元做文化基金,獲縣府贈匾表揚。 |
1987年 |
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卅日~卅一日 |
紀念媽祖成道一千週年,本宫舉辦一連串文藝活動。十五位節孝楷模獲頒匾額及獎品。縣長歐堅壯及各界首長至本宮參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舉行護國法會、園遊會,並放映媽祖傳電影,西瀛吟社詩會亦配合此項活動,寫詩宏揚媽祖懿德。 |
1988年 |
民國七十七年二月廿六日 |
本宮巨大米龜供求乞,一萬二千斤大米龜製作完成。 |
1988年 |
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四日 |
縣長歐壯為天后宮的大米龜做點睛儀式。 |
1988年 |
民國七十七年三月五日 |
蘇進雄得本宮之大米龜。 |
1988年 |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九日 |
文建會主委陳奇祿偕同專家學者低澎,考評天后宮一級古蹟管理維護情形。 |
1988年 |
民國七十七四月廿三~廿五日 |
本宮第三次海巡活動,澎湖媽及北港媽聯袂出巡本縣海域, 為期三天。北港朝天宮與本宮提議兩宮結盟。 |
1988年 |
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六日 |
北港媽姐應邀到本縣「建醮」,並捐贈本宮十六萬元,宜蘭媽祖亦捐贈十四萬元。 |
1988年 |
民國七十七年五月七日、十四日 |
澎湖媽、北港媽會香活動分別於本月七日及十四日於華視「寶島風情畫」節目中播出。 |
1988年 |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十一日 |
本宮祈雨法會於上午九時卅分舉行,縣長歐堅壯主持,主持委員楊國夫及百餘善信陪祭。 |
1989年 |
民國七十八年二月廿六日 |
澎湖天后宮元宵大米龜一百八十四位善信乞得,其中有十九位將乞得一、0六七包白米悉數贈送全縣低收入戶。 |
1989年 |
民國七十八年四月廿一日 |
省政府民政廳長麗堂抵澎,以「聖德沐恩」匾致贈本宮媽祖,上香祭拜後升匾。 |
1989年 |
民國七十八年四月廿七日 |
本宮媽祖誕辰建醮活動完成,下午舉行放水燈及普度大典,晚上舉辦圍遊會活動。 |
1989年 |
民國七十八年四月廿八日 |
慶祝媽祖聖誕,由本宮管理委員會主委楊國夫主祭,縣黨部主委郭志龍、馬公市市長王乾同陪祭。晚上舉行「祀大酒」宴神大典。 |
1989年 |
民國七十八年四月廿九日 |
媽祖聖誕日善信齊聚天后宮內祝壽,典禮活動由公共電視台錄影,將在「廟會」節目中播出。 |
1990年 |
民國七十九年二月七日 |
縣長王乾同為本宮堆砌的三千包米大米龜主持開光點睛儀式。 |
1990年 |
民國七十九年二月廿二日 |
本宮暨城隍廟、觀音亭三公廟聯合主辦「澎湖縣陸海罹難亡靈超度往生大法會」,壇設本縣體育館,連續舉行十二日超拔法會。開壇、謝壇均由澎湖縣長王乾同主祭。 |
1990年 |
民國七十九年二月廿三日 |
本宮三萬斤大米龜中的二萬六千八百斤白米由五十位善信聯合乞得,將白米捐獻救濟低收入戶。 |
1990年 |
民國七十九年 |
王金木先生擔任本宮第二屆主任委員。 |
1990年 |
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廿~廿二日 |
本宮辦理第四次媽祖海巡活動,為期三天。由三媽領航,五十一艘漁船護送,遶境澎湖各漁港。廿日清晨七時海巡大典由縣長王乾同主祭。 |
1990年 |
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廿二日 |
內政部宮員暨古蹟專家多人抵澎,參加本宮維修研討會,由內政部民政司副司長彭乾淡及縣長王乾同共同主持。 |
1991年 |
民國八十年二月廿七日 |
縣長王乾同為本宮三萬六千斤的大米龜開光點睛,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1991年 |
民國八十年五月四~五日 |
本宮慶祝媽姐一千零四歲聖誕,辦理第五次媽姐海巡活動,為期兩天,參與漁船共五十艘,首日海巡大典由縣王乾同主祭,本宮主委王金木陪祭。 |
1992年 |
民國八十一年一月六日 |
今年為本宮建期四百週年,觀光局將本宮舉辦之元宵乞龜、媽祖海巡等一連串活動,列入民俗觀光活動。 |
1992年 |
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十日 |
本宮今年元宵節米包龜增至六萬斤,並塔平安橋,讓民眾祈求平安。 |
1992年 |
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
本宮為使「平安米」更具意義,今年特於米包龜裝上加印「媽祖平安米」字樣。 |
1992年 |
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十六日 |
縣長王乾同主持澎湖天后宮六萬斤米包龜開光點睛儀式。 |
1992年 |
民國八十一年 |
本宮完成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 |
1992年 |
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十日 |
為迎接建廟四百年,本宫照壁加繪麒麟畫像。 |
1992年 |
民國八十一年四月 |
本宮建廟四百周年紀念,行政院院長郝柏村、澎防部司令官宋川強、中國國民黨澎湖縣黨部主委林金用、世界林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林阿仁等均先後贈匾祝賀。 |
1992年 |
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十八日~廿日 |
本宮建廟四百週年紀念,辦理第六次媽祖海巡活動,並邀請省主席連戰主持典禮,媽祖座船是堅南發號,共有六十三艘漁船隨行。 |
1992年 |
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廿四日 |
感謝參與媽祖海上出巡,本宫致贈每船一尊小媽祖像。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三日 |
本宮元宵節大米龜數日前已由劉長寶、吳澄門兩位頭家負責,將七萬斤之米包疊成巨大靈龜。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六日 |
本宮於今晚七時舉行平安橋剪絲儀式,由立法委員陳关脉主持。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四月一日 |
為弘揚媽祖救人濟世之懿德,元宵節七萬斤之大米龜除接受民眾祈求外,另配合全縣性貧戶之濟助。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十一日 |
為慶祝天上聖母聖誕,增進本縣藝術氣息,本宫舉辦寫生比賽,共有四百餘民眾及學生參加。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十三~十四日 |
慶祝天上聖母聖誕,本宫舉辦「卡拉OK歌唱晚會」及園遊會,本宮將出售園遊券,所得捐給家扶中心。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五月七日 |
監委謝敏雄、康寧祥參觀澎湖天后宮。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五日 |
基隆市普化警善堂抵澎,恭請天上聖母及海靈殿蘇府王爺聖駕跨海為籌建中的文武廟奠基分金,此次移駕的為「三媽」。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七月一日 |
本宮修繕防蛙工程完成發包作業,將按臺大土木研究所訂定之程序進行修繕。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廿九日 |
本宮蟲蟻防治工程說明會盼民眾前往參加,以監督承包公司於施工時做到無污染與無噪音,並配合居民作息。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十日 |
本宮蟲蟻防治工程,衛生局等單位共同完成檢驗。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十一日 |
內政部民政司鍾福山司長抵澎巡察,對本宫蟲防治工程指示施工時須注意安全。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十三日 |
本宫蟲蟻防治管制進出十八天,施工期間恭迎天上聖母至南甲海靈殿所設的行宮,繼續接受善男信女膜拜。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廿八日 |
蟲蟻防治工程大功告成,天上聖母奉請回駕本宮奉祀。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廿一日 |
本宫蟲蟻防治工程總結報告,業者提出「專責保養」制,延續古蹟壽命。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廿七日 |
本宮彩繪舉行施工說明會,施工過程兩大原則為施工期間不可破壞原有架構:施工後做好防護措施。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十月廿三日 |
媽祖成道昇天紀念日,備有壽桃贈予香客,庇祐民眾平安。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二日 |
本宮後土坵完成公園規劃。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八日 |
縣府民政局對本宮已完工之第二期環境維護工程進行驗收。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七日 |
本宮彩繪工程正式展開。 |
1993年 |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
於清風閣護龍中,清理出一方刻有「媽祖宮」的匾額。 |
1994年 |
民國八十三年二月二日 |
澎湖縣政府假本宮廣場隆重舉辦「元宵祈福年會」活動,項目計有涼傘大隊、弄獅、西瀛吟社唱吟展示。 |
1994年 |
民國八十三年二月七日 |
廟前照壁上吉祥獸—麒麟彩繪,與廟方提供之原始照片不甚吻合,學者專家將請臺大城鄉研究所考證。 |
1994年 |
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廿一日 |
七萬斤米龜佈置完成。 |
1994年 |
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廿四日 |
元宵節本宮舉行靈龜開光點睛、過七星平安橋等儀式,同時配合七街一市祈福年會,熱烈展開各項活動。 |
1994年 |
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廿一日 |
慶祝天上聖母聖誕,今日吉時起鼓做醮,並展開發放平安米、民俗工藝展、祀酒、園遊會等活動。 |
1994年 |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二~三日 |
本宮慶祝天上聖母聖誕,白米捐贈家扶中心,接運兩晚舉辦歌唱晚會,及開放民眾過平安橋,每人可獲得壽桃及園遊券三張。 |
1994年 |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十三日 |
慶祝媽祖成道飛昇一千零七週年暨九九重陽節,澎防部范宰宇司令官主持祭祀大典,備壽桃贈與參與盛會之善信香客。 |
1994年 |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十四日 |
臺灣省長宋楚瑜范臨本宮,代表總統李登輝致贈「德溥群生」匾一方及賀禮。 |
1994年 |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廿五日 |
本宮歲末送暖之濟貧活動,今年以現金贈送低收入戶,每戶八百元。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十二日 |
本年度元宵節七萬斤米包龜請馬公市長楊國夫主持開光儀式。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十三日 |
慶祝觀光節乞龜祈福活動將邀請善信過七星平安橋,致送平安紅蛋。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
乞龜祈福活動由縣長高植澎主持開鑼,晚上在清風閣舉行元宵聽香卜好運。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十五日 |
配合觀光節活動,舉辦盛大的媽祖海上出巡遶境祈福大典,省府同意補助二百萬元。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十六日 |
媽祖聖誕出巡海域活動,立法委員陳癸淼爭取一百六十萬元經費。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廿七日 |
在本宮清風閣舉行船長會議,「擲交」決定擔任「媽祖鑾駕」之漁船。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
1.「媽宮街歲月」社區造街系列活動由中央街民藝市集率先開張,並有恭祝天上聖母誕祀酒儀式。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十六~十九日 |
第七次媽祖巡海大典活動於十六日展開,首次將海巡範圍擴大至南海望安、七美各地。首日出巡主祭官是文建會主委鄭淑敏與縣長高植澎共同主持,本宮主委王金木等擔任陪祭官,於馬公港五號碼頭展開一連四天的巡海邊境行程。此次由新財满號擔任媽祖鑾駕船,共六十二艘漁船隨行。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廿二日 |
澎防部司令官范宰宇中將在本宮天上聖母一千零三十五年聖誕之日,率領澎湖縣各首長前往本宮祭拜,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九月九日 |
李登輝總統由中央與地方首長陪同蒞臨本宮參拜,並與本宮善信合影留。 |
1995年 |
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一日 |
媽祖成道昇天一千零八年紀念,同時適逢九九重陽及臺灣光復五十週年紀念,天后宮盛大慶祝舉辦各項民藝表演,並贈壽桃,歡迎民眾共襄盛舉。 |
1996年 |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四日 |
今年本宮備有七萬斤大米龜供民眾乞求,及過平安橋,並在廟埕廣場增設媽祖祈雨電動花燈,祈求上天普降甘霖,衍解本縣缺水之苦。 |
1996年 |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九日 |
福建泉州天后宮鎮殿媽祖抵滋駐蹕本宮三天,展開會香祈福活動,並將舉行聯合弘法祈安遶境法會。 |
1996年 |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卅一日 |
嘉義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和平遶境─「慈光普照黑水溝」抵滋,本宮將配合活動送媽祖香火到前線,抗議中共演習的武力恫嚇。 |
1996年 |
民國八十五年四月廿六~卅日 |
1澎湖媽祖首次出巡臺灣。 日本宮「三媽」在王金木主委率領下搭機抵臺,先後參與三重市先薔宮、昭安宮,與基隆市警善堂之遶境祈福活動。 |
1996年 |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四日 |
本宮慶祝媽祖「千零三十六年聖誕,舉行建醮科儀,設置民俗新傳攤位,供民眾信徒遊賞。 |
1996年 |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十日 |
慶祝天上聖母聖誕,本宮舉辦多項活動,如土風舞、八音隊等表演。 |
1996年 |
民國八十五年十月十八~廿六日 |
立法委員許素菜領隊,主委王金木等率祀典工作人員,十八日前往福建參加泉州天后宮建廟八百週年大典,示範「祀 宴祀酒」古禮,並前往福建湄州天后宫等地從事宗教文化交流活動。廿五日返高時應高雄市灣仔內朝天宮之邀暫駐,廿六日上午由高雄市長吳敦義擔任主祭官,並舉行「皇關金殿翰林天子金龍玉宴大典」。 |
1996年 |
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
本宮管理委員會選出新任委員,並由王金木蟬連主任委員。 |
1997年 |
民國八十六年二月十八日 |
慶祝元宵節本宮五萬餘斤的大米包龜吸引不少民眾前往參觀。 |
1997年 |
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
郵政總局發行民國八十六年版臺灣傳統建築郵票一組四張,其中有一張係本宮門扇,面額五元,共印四百一十萬張。 |
1997年 |
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廿五日 |
臺南市土城耳門聖母廟為慶祝天上聖母聖誕,舉辦出巡遶境,本宫應邀加,由三媽出境。 |
1997年 |
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卅日 |
慶祝媽祖聖誕,舉辦土風舞、八音隊等多項民俗活動,並在晚上由代理縣長鄭烈祭拜媽祖,同時舉行祀筵儀式,恭賀盛會。 |
1997年 |
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廿五日 |
本宮與城隍廟、觀音亭、三官殿聯合承辦中正橋亡魂超渡法會,一連九天。 |
1997年 |
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五日 |
本宮文物館空間太小,建議軍方挪出港指部營舍為展示館。 |
1997年 |
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十一~十五日 |
本宫為慶祝天上聖母飛昇成道一千零一十年,及九九重陽,發放救濟金,本縣列冊有案第一、二款低收入戶每戶一千元,各鄉低收入戶的救濟金轉交鄉公所代理發給。 |
1998年 |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六日 |
本宮的六萬斤米包龜堆砌完成,將在元宵前夕邀請市長楊國夫主持點睛開光大典,供善信觀賞乞求。 |
1998年 |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十一日 |
縣長賴峰偉參拜媽祖並辦七星橋剪絲後,本宫及澎湖采風文化學會即展開一系列慶祝觀光節元宵藝文與乞龜活動。 |
1998年 |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
本宫與縣立文化中心合辦「民俗新傳祈平安,提燈踩街鬧元宵」,另亦準備副神文昌帝君狀元龜供學子求乞。 |
1998年 |
民國八十七年四月十七日 |
1澎湖防衛司令部司令官陸華寧小將向媽祖祝壽,上香祈求國泰民安。 |
1998年 |
民國八十七年四月十六日~廿日 |
新竹縣圓通傳統民俗療法與本宫聯合辦理氣功民俗療法。 |
1998年 |
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十三日 |
本宮媽祖娘娘「二媽」跨海出巡,參加三重先薔宮二百四十五週年慶典與民俗活動。 |
1998年 |
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廿一日 |
内政部長黃主文到本宮上香祈福添香油錢。 |
1999年 |
民國八十八年二月廿八日 |
元宵節前夕,縣長賴峰偉受邀主持本宮重達六萬斤的平安大米龜「開光點眼」大典,為元宵節活動揭開序幕。 |
1999年 |
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一日 |
本宮管理委員會與國立澎湖海事管理專科學校聯合舉辦電動機車及電動腳踏車試騎活動。 |
1999年 |
民國八十八年四月廿四~廿七日 |
第八次海巡活動將範圍擴大到南海各離島。於廿四日上午七時由縣長賴峰偉擔任主祭官,本宮主委王金木等擔任陪祭官,由真順泰號擔任媽祖鑾駕船,共六十一艘漁船隨行。八時恭請聖母暨列位神聖移駕馬公港五號碼頭,由行政院長蕭萬長主持出巡大典儀式,九時後前省長宋楚瑜主持請令啟駕開航儀式,展開四天海巡活動。第四天船隊回馬公港後,連戰副總統專程至馬公港恭迎媽祖回鑾。 |
1999年 |
民國八十八年五月七日 |
本宮為慶祝媽祖聖誕,舉辦「民俗技藝表演,祀茶大典,祈安普渡」慶祝活動。 |
2000年 |
民國八十九年二月十六日 |
本宮的六萬斤大米龜正式出爐,將於元宵節前開光點睛。 |
2000年 |
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
本宮聖母娘娘及南甲海靈殿秦王爺應邀前往臺南鹿耳門聖母廟參加禳災祈安香醮大典。 |
2000年 |
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廿九日 |
李登輝總統卸任感恩之旅到澎湖,訪本宮參拜媽祖,並與善男信女在廣場前拍照留念。 |
2000年 |
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卅日 |
新當選的陳水扁總統到本宮向媽祖上香叩謝神恩。 |
2000年 |
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九日 |
行政院長唐飛率部會首長參拜媽祖,祈求國泰民安,並致贈紅包「添油香」。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二月四日 |
元宵節本宮大米龜重達六萬斤,舉行開光點眼,供信眾求乞保平安。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三月五日 |
本宮白米濟助貧寒,西嶼鄉二O一戶低收入戶受惠。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三月八~十四日 |
本宮參加臺南市政府主辦媽祖文化節活動,與臺南大天后宮共同迎媽祖。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三月廿五日 |
本宮召開信徒大會,楊國夫先生再次擔任第五屆主任委員。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四月 |
媽祖聖誕前夕,旗津天后宮邀請本宮前往參加三年一科之透境大典。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四月十六日 |
農曆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生,隘門信女洪呂衣廿一天製作10六朵蓮花及元寶,到本宫呈現給媽祖祝壽。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四月卅日 |
本宮主委楊國夫一行人至大陸泉州,開始為期四天的參訪與考察活動。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六月廿三日 |
奇比颱風侵襲澎湖,本宮提撥一百萬元做為受災漁民及船主的慰問金。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八月卅日 |
陳水扁總統由縣長賴峰偉、議長蘇崑雄陪同蒞臨本宮參拜,並與本宮善信合影留念。 |
2001年 |
民國九十年九月十四~十六日 |
發放媽祖慈悲救世風災百萬賑濟善款,有一O六受災戶受惠。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二月廿三日 |
本宮結合海靈殿、水仙宮、陰陽堂、銅山館推出「元宵護照」,完成古蹟巡禮後,善信民眾可獲一份紀念品。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二月廿六日 |
本宮八千斤米龜今年特別邀請專門師傅巧手堆製,於周遭堆置桔子、鳳梨,及許願池上有四條美人魚等點綴。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一日 |
本宫大米龜首日就被省諮議員鄭光博乞走,明年加心願二千斤白米,將堆疊萬斤大吉大利大米龜。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廿七日 |
本宮召開信徒大會。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五月五日 |
為慶祝媽祖生日,推出祈福湯圓供善信享用,晚間連續三天舉辦卡拉OK聯歡晚會。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廿九日 |
交通部長林陵三到澎湖天后宮上香,祈禱天后庇祐,讓華航空難的罹難者遺體不再長留海底。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十二日 |
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在縣長賴峰偉的陪同下,向本宮媽祖上香祈安,並與主委楊國夫做「宗教直航」的溝通。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十三日 |
澎湖—泉州媽祖會香,首次宗教直航,陸委會回文同意,籌備過程一波三折,縣府於收到公文後展開細部規劃,暫定七月廿四日出發,做三天交流。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卅日 |
澎湖縣長賴峰偉、本宮主委楊國夫等同赴泉州,由楊主委代表本宮與泉州天后宫主委陳健鷹,在賴縣長與泉州曾副市長華林見證下簽下協議書,訂二OO二年七月廿四日至八月五日間,澎湖、泉州媽祖會香交流。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廿三日 |
澎湖、泉州兩座天后宫於廿三日(因潮水影響較原訂時間提早一天)開啟兩岸歷史性「宗教直航」新頁。澎湖縣長賴峰偉手捧「金面二媽」率本宫善信百卅三人及全縣廿三座寺廟諸神聖,搭乘超級星號客輪直航泉州后者港會香交流。 |
2002年 |
七月廿五日 |
1廿五日午餐後,在泉州天后宮舉行回鑾儀式,恭請澎湖媽、泉州媽暨諸神聖起駕原船返泣。 |
2002年 |
民國九十一年九月十日 |
泉州名師精雕完成百尊金面媽祖,廿八日循古禮開光,即日起接受漁船船主到本宮登記,請回奉祀保平安。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七日 |
1本宫之全臺第一古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上午裝箱運臺北展出,預定廿四日與兩百餘件臺灣古物假臺北故宮博物院參加「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特展」展出三個月。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十四日 |
配合今年元宵節,趕製完成六千斤大型水果米龜,並邀請馬公市長王乾發主持點睛開光儀式。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十七日 |
本宮水果大米龜被「明日之星」客輪董事長陳中和乞走。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三月十六日 |
本年度信徒大會於清風閣舉行。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四月八日 |
四幅擂金畫複製品贈送臺北故宮博物院與澎湖縣文化局,鎮殿之寶「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於故宮展覽後,將於七月初回澎,於文化局展出。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四月廿三日 |
本宮為慶祝媽祖生日,分派委員參加臺灣友廟 (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鹿耳門聖母廟)遶境活動,並自十八日晚 於廟埕廣場舉辦小朋友國臺語說故事比賽,至廿一日晚結束比賽。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四月廿四日 |
本宮展開一系列媽祖祝壽活動,上午六時主委楊國夫以「三獻禮」向媽祖祝壽,十時並有祀酒儀式,晚上六時楊主委主持祝壽與頒獎表揚說故事比賽的優勝。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四月卅日 |
縣長賴峰偉和議長劉陳昭玲上午聯袂至本宫和城隍廟上香、獻果,向媽祖、城隍爺祈禱,保祐澎湖全境平安、民心安 定,勿染上SARS傳染病。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九日 |
本宮管理委員會去年八月失金,警方偵破,委員蔡光明代表致贈一部廿九时電視機給白沙分局刑事組。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十一日 |
感謝臺灣銀行澎湖分行經理楊順雄長期擔任本宫的顧問,特贈與九條金龍區額式樣打造的金牌一面向其致謝。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十九日 |
本宮管理委員會為充實籌編的「開臺澎湖天后宮志」,自即日起至八月卅日止,公開蒐集懷舊照片,俾充實本宫的文獻資料。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十一日 |
慶祝中秋佳節,晚上於廟埕舉辦信徒摸彩、卡拉OK聯歡晚會。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廿八日 |
本年度第二次信徒大會於城隍廟文物館內舉行,並修訂完成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 |
2003年 |
民國九十二年 |
提撥經費贊助友廟西衛宸威殿、外垵溫王廟、案山北極殿與施公祠的整建。 |
2004年 |
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四日 |
本宮主委楊國夫特聘本縣采風文化學會楊子儀等四位老師,在清風閣舉辦「朵風人談『龜』與『乞龜』的緣由」。 |
2004年 |
民國九十三年二月五日 |
本年元宵節改為「百龜獻瑞」,由一百隻小綠螞龜在殿前的人工沙灘上向媽祖磕頭朝拜。 |
2004年 |
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廿二日 |
二月廿二日 (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誕辰,首次辦理乞求「文昌筆」活動。 |
2004年 |
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廿三日 |
陳水扁總統范臨本宮參拜,並在廟埕向支持之群眾致詞,尋求競選連任。 |
2004年 |
民國九十三年五月十一日 |
依照傳統禮俗為媽祖祝壽,並恭迎陳水扁總統所頒贈的「弘德化民」金匾,安座在大殿上方。 |
2004年 |
民國九十三年八月五日 |
天后宫將沈有容石碑重新装框豎立,恩口殘碑同時移入清風閣内。 |
2004年 |
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十六日 |
為賜予前來祈福的信眾及觀光客在農曆七月間獲得天后媽祖的庇佑,本宮特別搭設七星平安橋,讓信眾「過橋」求平安。 |
2004年 |
民國九十三年十月廿四日 |
召開信徒大會,楊國夫先生連任第六屆主任委員。 |
2004年 |
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廿日 |
為紀念四百年前的滋荷初會,文建會與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澎湖縣政府共同辦理系列活動,廿日在澎湖天后宫熱鬧登場,先有荷蘭人初會澎湖天后宮的歷史場景重現,再來是陳水扁總統邀請全臺廿二座媽祖廟代表,於本宮舉行會香參拜儀式,而「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古碑複製重揭亦隨後舉行,同時在本宫清風閣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十七世紀活躍在臺澎海域的荷蘭人」特展。 |
2005年 |
民國九十四年廿月廿三日 |
「明日之星」客輪董事長陳中和擲交乞得本宮元宵節三千斤的糯米龜。 |
2005年 |
民國九十四年三月十五日 |
立榮航空公司董事長鄭光遠,上午率領總經理、副總經理暨全省一級主管等前來澎湖向本宮媽祖上香祈福,祈禱觀 光子得以風調雨順、生意興隆。 |
2005年 |
民國九十四年七月十四日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學系受文建會文資中心委託,於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四日止為期一個月,到本宮現場執行 「澎湖天后宮傳統建築藝術基礎調查計畫」工作,本宮管理委員會協同督導。 |
2006年 |
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十一~十九日 |
與臺北市澎湖縣同鄉會合辦開臺媽祖駐駕臺北市「賜福元宵乞龜歡纅慶元宵」活動。 |
2006年 |
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廿八日 |
完成《開臺澎湖天后宮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