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
西元 |
大事記 |
宋 |
960 |
3 月 23 日媽祖誕生。 |
宋 |
967 |
8 歲,開始讀書。 |
宋 |
968 |
9 歲,鑽研金剛經、可蘭經、唐玄奘...等經典。 |
宋 |
969 |
10 歲,傾心佛法,喜焚香禮佛,閒時幫忙母親織布。 |
宋 |
972 |
13 歲,道士玄通授玄微秘法。 |
宋 |
925 |
16 歲,窺井得符,從此能夠通靈變化、驅邪救世,駕雲飛渡大海。 |
宋 |
976 |
17 歲,湄洲港一商船遇難,以擲草化木,附身救人。 |
宋 |
978 |
19 歲,織機救溺水父親,出海尋覓兄長。 |
宋 |
982 |
23 歲,收千里眼與順風耳為將,降龍子,收晏公為部總。 |
宋 |
987 |
28 歲,9月9日重陽節登上湄峰山巔,道成白日昇天。 |
宋 |
987 |
鄉人出為其建祠祭祀,號為「通賢靈女」。 |
宋 |
1086 |
鄉人於蒲海東高墩建廟供奉塑像祭祀,號為「聖敦」。 |
宋 |
1089 |
蒲南60楓廷祠宇初建,凡禱應驗。 |
宋 |
1122 |
徽宗時一使者允迪出使高麗,途中遇風曾為媽祖所救而奏稟朝廷,朝廷賜「順濟」匾額,並在江口建立祠堂。(第一次朝廷褒獎) |
宋 |
1155 |
感恩媽祖於瘟疫時臨夢指點,鑿井以清水治之,遂封「崇福夫人」。(初封) |
宋 |
1156 |
加封「靈惠夫人」。 |
宋 |
1157 |
鄉人於蒲東五里開外的白湖立祠。 |
宋 |
1160 |
因其神威遏止前科累累的犯賊,遂為官府逮捕,加封「靈惠昭應夫人」。 |
宋 |
1183 |
因溫臺剿寇有功,加封「靈惠昭應崇善福利夫人」。 |
宋 |
1190 |
因救和立大功,晉封「靈惠妃」。(初晉妃) |
宋 |
1198 |
感謝媽祖神助,使得霪雨霏霏得以止息,加封「助順」二字。 |
宋 |
1200 |
因神妃護國庇民之功追風林家,褒封父、母、兄、姐。(親屬初膺封) |
宋 |
1205 |
因破淮甸地區叛亂分子,退敵立下奇功,加封「顯衛」二字。 |
宋 |
1208 |
因救旱和擒賊有功,加封「護國助順嘉應英烈妃」。 |
宋 |
1253 |
因救濟飢荒,加封「護國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
宋 |
1255 |
加封「靈惠助順嘉應慈濟妃」。 |
宋 |
1256 |
加封「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 |
宋 |
1259 |
因以火焚強寇有功,敕封「顯濟」二字。 |
元 |
1281 |
於澎湖設巡檢司,同年加封為「護國明普天妃」。 |
明 |
1409 |
因鄭和南洋行程中迭顯靈蹟,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 |
清 |
1683 |
施琅率軍攻取澎湖後奏明神助,底鹿耳門亦覺神兵導引,於是特遣禮部致祭,並敕建神祠於原籍,敕文記功,並加封「天后」。 |
清 |
1726 |
賜頒「神昭海表」匾封為「天上聖母」,並撥國帑擴建廟宇,和遣使到湄州祭祀。 |
清 |
1733 |
賜「錫福安瀾」匾,並下令江海各省都建廟致祭。 |
清 |
1737 |
加封「福佑群生」四字。 |
清 |
1757 |
加封「誠孚」二字。 |
|
|
完整封號應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福天后」 |